随着微信的普遍应用,微信营销、微信交易越来越普遍。2020年以来,仅短短4个月时间,濮阳市12315热线共受理微信“点赞”营销、微信交易投诉及咨询共35件,投诉主要集中在餐饮、娱乐、家电、摄影、防护用品等多个行业。
“集赞”礼品兑换难
“好不容易集了39个‘赞’,找经营者兑换礼品,经营者却不认可。”日前,市民苏先生向濮阳12315热线投诉,“这不是在忽悠人吗!”苏先生说,近日,他在微信朋友圈上看到某数码店发布的一则“集赞”信息,称在规定时间内集了39个赞,凭微信“集赞”图,可领取一个充电器。于是,苏先生便发动所有亲朋好友帮忙点“赞”,不料等他前往兑换礼品时却被告知“礼品兑换每天只能兑换20个,且只有下午时间可以兑换。”苏先生认为,商家并未事先限制兑换数量、兑换时间,商家的解释不合理。最终在濮阳12315热线的帮助下,苏先生成功兑换了礼品。
同样是“集赞”,马小姐则连选择的机会都被商家给“取消”了。马小姐参加了一家家居店的“集满49个赞,可获赠小木凳一把”的活动,“集赞”消息上标明活动截止日期至5月5日,可当她辛辛苦苦在规定时间内把“赞”集齐要求店方兑换礼品时,对方却宣称由于事先准备的礼品已经兑换完了,已通过店面告示等媒介通知活动已经提前至5月3号结束。
部分“集赞”营销不兑礼品涉嫌违约或者虚假宣传
从营销的方式来看,商家发出的点赞内容类似于广告。尽管商家没和网友签订书面合同,但当消费者按照要求转发商家广告宣传内容并‘集赞’时,实际上已经和商家形成合同关系,一旦按要求集满了‘赞’,商家就应履行承诺,兑现礼品,否则就涉嫌虚假宣传或者违约。面对“集赞”营销引发的诸多消费投诉,消费者“点赞”、“集赞”都需谨慎,如果碰到不诚信商家,应当主动维权。
微信购物卖家躲猫猫
打开微信朋友圈,经常能看到熟人发布的售卖衣服、鞋子、皮包、化妆品之类的广告,一些为之心动的消费者觉得这种购物方式既省力又放心,不过,此类购物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。
濮阳12315热线就接到一些微信交易的投诉。前不久,因为口罩短缺,史女士在微信朋友圈上付费购买了一网友销售的口罩。因为之前双方有过成功的交易,史女士相信这次交易也不会出问题,就下重金购买了大量口罩。付款后,史女士迟迟收不到货,遂与微信卖家联系,却发现对方早已将她拉黑。
同样遇到问题有还有高女士和李女士。高女士在微信购买了三双鞋子,通过微信一次性交清了货款,可卖家只发了一双鞋子,与卖家联系,卖家竟将其微信好友给删了。李女士在微信购买两双鞋子,签收后发现存在质量问题,几经交涉卖家同意退货,可当她将鞋子寄回,卖家却一直不给退钱,销声匿迹了。
微信购物要擦亮眼睛
微信交易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,具有营销成本低、熟人传播信赖程度高等优势,但因微信交易的交易模式、监管制度不成熟,微信交易大多要依靠于买卖双方的道德诚信来完成,存在一定的交易风险。首先是交易对方不明,双方并非真正相识,消费者可能对微信卖家身份并不了解,如果买卖双方出现分歧,消费者往往会面临不知权利向谁主张的困境。其次,与较为成熟的购物网站等电子商务平台相比,微信交易没有交易平台完善的信用评价及售后机制,存在收款后是否发货、货品售后服务等不确定交易风险。
濮阳12315热线提醒消费者,在微信朋友圈购物,真假难辨。这种购物方式没有正规电商平台作保障,导致假货泛滥,其中奢侈品、化妆品的海外代购尤其泛滥。这些商品的购物小票容易伪造,甚至有些卖家根本不提供小票,更是使得消费者维权无门。广大消费者切莫贪图小便宜而造成大损失。
微信朋友圈的商品交易,一般是发生在个人之间的偶发交易,这种交易可由一般的民事法律来规范,如果遇到假货、遇到违规销售等相关问题,可以依据《合同法》等相关法律来维权。如消费者购买到不符合质量的产品,可以依据《合同法》第一百一十一条:‘质量不符合约定的,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。对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,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,受损害方根据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,可以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、更换、重作、退货、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违约责任。’来要求出售人承担相应责任。